2008年7月10日 星期四

萬物皆備於我矣。反身而誠。

翻譯作業完成,跟大家分享。

原文:
孟子曰:「萬物皆備於我矣。反身而誠,樂莫大焉。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。」

譯文:
孟子說:「萬物我都具備了。反躬自問誠實無欺,便是最大的快樂。盡力按恕道辦事,便是最接近仁德的道路。」

讀解:
「萬物皆備於我矣」作為一句名言,被認為是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哲學觀。這裏面的是與非不在我們關心的範圍。我們關心的是孟子說這話的意思。所謂「萬物皆備於我」並不是像有些人所理解的那樣,說是「萬物都為我而存在。」(由此來歸結孟子為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者。)我們理解孟子的意思,是說天地萬物我都能夠思考,認識,所以天地萬物我都具備了。這樣才會有下面的一句話,「反身而誠,樂莫大焉。」
反躬自問,我所認識的一切都是誠實無欺的,所以非常快樂。這是一種認識的快樂,探求真理的快樂。但是,僅有認識,僅有自身的發現還不夠,所以要「強恕而行,盡力按恕道辦事,這樣來實行仁道。所謂恕道,我們在本書中已經多次提到,這就是孔子反復強調的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」《論語‧顏淵》、《論語‧衛靈》它的積極方便是「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達而達人。」《論語‧雍也》總起來說,是一種將心比已,推己及人的思想,用這種思想來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。
如果說,「反身而誠,樂莫大焉」是一種認識的快樂,局限於自身;那麼,「強恕而行,求仁莫近焉」就是一種實踐的快樂,涉及到他人與社會了。由此可見,「萬物皆備於我矣」所引出的,是認識和實踐兩大領域的儒學追求:一是「誠」,二是「恕」,都是儒學的核心內容。單從「萬物皆備於我矣」這句話給我們的感覺,則是一種充滿主體意識,樂觀向上的心態,的確有法國哲學家笛卡爾那著名的命題「政思故我在」的精神風貌,給人以認識世界,探索真理的勇氣和信心。

1 則留言:

匿名 提到...

我與萬物同存於世間,如何安頓己身;就在反身自覺當中,發現真實的我,那種自在,是自得之逍遙安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