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7月28日 星期一

認識骨質疏鬆症


成長期的孩子,其骨骼形成的速度比分解的速度快,新骨可以大量積存,因而迅速長高,到了20至30歲時,全身骨質量達到最高峰;30歲以後,鈣從骨骼移出的比積存的多,骨骼的密度漸漸變小,呈現中空疏鬆、脆弱而易骨折等現象,這就是骨質疏鬆症
大約從30至35歲,人的骨質量便開始減少,女性由於骨架及骨質量比男性小,患本症的機會就較高,加上更年期之後,雌性激素分泌停止,骨質流失就更快
國內65歲以上女性有四分之一以上是骨質疏鬆患者;而50歲以上男性患本症的機會也高達十二分之一,此外年輕女性骨質流失的情況也較高。無論男女都會發生此症,尤其是高危險群者,更應儘早做預防工作,減少骨質疏鬆症的發生。
骨本流失的相關因素

衰老

骨骼隨著年齡的增長,產生正常老化現象,骨骼變得越來越不那麼緻密。

雌激素下降

雌激素能刺激骨質的形成、抑制骨質的分解,婦女一旦過了更年期或是切除卵巢,雌激素分泌停止,就會加速骨骼退化。

營養失調

鈣攝取不足、常食高蛋白、高鹽、菸、酒等。

生活不正常

少運動、不曬太陽等。

某些疾病或服用某些藥劑

會導致骨骼形成減少而分解增多,從而引起骨質疏鬆。

遺傳因素

骨質疏鬆有一定的遺傳性。


骨質疏鬆的症狀

疼痛

全身骨痛、無力,最常見於腰部、骨盆、背部區域,痛楚漸成持續性,並逐漸加劇。

骨折

並非所有患者都有疼痛現象,往往到了骨折產生才知曉,患者可能輕碰一下或摔跤就骨折,五、六十歲常見椎骨骨折及前臂橈骨骨折,七、八十歲常見肱骨近側端、脛骨、骨盤骨及臀骨骨折,由於臀骨骨折高達50%的死亡風險,不得掉以輕心。

駝背

脊椎骨折後,長期受壓迫,身高明顯變矮。

脊椎側彎、關節變形。

一旦症狀產生,造成體型改變,對愛美的人是一項打擊,加上疼痛、行動不便、骨折手術的醫療支付等,對個人、家庭及社會更是極大的負擔。

骨質疏鬆的檢測儀器
骨質密度檢查攝影儀可測量骨質的密度,在初期診斷上有相當幫助。
應用廣頻寬超音波衰減技術之自動超音波骨質密度分析儀,無放射性、非侵入式的技術,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,儀器和電腦連線,受檢者在數分鐘之內,就看到報告。不僅能檢查骨質密度,更能提供結構強度資訊,能更清楚顯示受檢者骨質狀況及品質。
骨質密度檢查必須定期追蹤。最好能定期地在同一醫院所、以同一儀器、同一部位,來測定骨骼密度,如此可以明顯地比較判斷出骨質流失情況。
骨質疏鬆的自我檢查
當出現骨折現象時.已是骨質疏鬆症嚴重階段了。當有下列症狀,應立刻檢查診治。


  1. 開步走或身體移動時,腰部感到疼痛。

  2. 初期背部或腰部感覺無力、疼痛,漸漸地成為慢性痛楚,偶爾會突發劇痛。

  3. 駝背.背部漸漸彎曲。

  4. 身高變矮。

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群



●東方人及白種人

●不常曬太陽的人

●嗜抽菸、酗酒

●不當節食減肥

●更年期後婦女

●晚婚、不婚婦女

●運動量少

●少年白髮

●體格瘦小

●長期坐辦公室

●飲食偏高蛋白

●洗腎者

●老年人

●沒有生小孩者

●壓力大的人

●月經來得早

●鈣的攝取量少

●長期臥病的人

●性機能不足者

●患有腰痛

●從事太空工作者

●維生素D攝取不足

●40歲以前早期停經

●大量攝取咖啡、茶

●家族有老年性骨折

●卵巢或子宮或胃或小腸切除者

●長期服用類固醇、抗痙攣藥、利尿劑、抗凝血劑、胃藥、止痛藥等治療者

●患有腎病或肝病、糖尿病、腎結石、高血鈣、甲狀腺機能亢進、副甲狀腺機能過盛、風濕關節炎、僵直性脊椎炎及某些癌症患者


含鈣量豐富的食物一覽表


主食類

燕麥、小麥、黑麵包、麥片、米、糯米、甘藷。

海產類

吻仔魚、條子魚、鮑魚、小魚乾、馬頭魚、蝦、牡蠣、蟹、乾貝、海鰱等。

肉類

香腸、內臟、肉鬆、豬骨頭等。

豆類

蠶豆、蓮子、黃豆、豆腐乳、豆乾、杏仁、豆枝、豆鼓、豆花、豆皮、黑豆、豆腐等。

蔬菜類

青江菜、油菜、空心菜、白菜、海藻、髮菜、紫菜、雪裡紅、海帶、芥藍菜、木耳、金針、枸杞、莧菜、蕃藷葉、蘿蔔、川菜、芹菜、蒜苗、韭菜等。

水果類

柿子、橄欖、紅棗、黑棗、栗子、木瓜乾、葡萄、核桃等。

奶蛋類

蛋黃、奶粉、起司、乳酪、冰淇淋、牛奶及奶製品等。

其他

酵母粉、黑糖、養樂多、冬瓜糖、菱角、腰果、健素糖、味噌、茶葉、糖、蜂蜜、瓜子、白芝麻、黑芝麻等。